诗茵拿着大伯的图纸看了半天,想着应该怎么改才会更好,榨油本来就是体力活,就算是改过了,也还是很累的。
“大伯,这个地方这样改一下是不是更好?”诗茵装作想了很久,然后在那图纸上画了一下。
“我看看,对呀,这样的话可以省力很多。诗茵你是怎么想到的呀?”大伯惊讶的道,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侄女年纪小小,脑袋却转得那么快。
“我就从你们刚才榨油的时候想,如果要省力的话怎么样弄好些呀。”诗茵装出个难道不是这样吗的表情。
杜秀才见诗茵见了他们榨油的过程后,就能受到启发,想着小女儿真的很聪明,平时的功课也完成得不错,只是比较懒一点。
大伯又跟诗茵他们一起讨论了一些细节,尽量做出一套比较省力又出油多的工具呢。
“不过这样弄的话,就需要大的地方,而且也需要一些钱财的投入。“大伯跟诗茵讨论完细节后,对杜秀才说。
“你真的觉得可行?“杜秀才问道。
“可行。”大伯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复。
“这样我们去找仁哥商量一下,他们家人比较多,弄这个比较适合。”杜秀才想了想说道。
“你说得没错,走。”大伯也同意杜秀才,三兄弟,只有仁伯家困难一些,而且他家的人多也合适做这个。
诗茵觉得杜秀才的脑子转得很快,而且他的眼光很准,做事坚定,难怪他们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诗茵不知道杜秀才跟大伯是怎么跟仁伯他们怎么说的,不过很快仁伯家就在村里的空地里建一个油坊。
而杜秀才也在确定油能吃,而且能榨出来后就去村长家了,村长在当天就开了祠堂,通知到了村人,并告诫村人不要去别人家的山里摘,当然如想要多摘的可以去高山那些无主的山上摘。
而村人知道那当成点火柴的茶仔能榨油时,顿时议论纷纷,当然每个人都很开心,油在这个朝代是很金贵的,有些家的菜都不放油,就是用水煮起来的。
现在山上那些茶仔能榨油对于他们来说真的是件大喜事,以后菜里多少能看到油了。
次日,村里人家家户户大大小小全员出动,都朝山里进军,都去摘茶仔了,这天山上的野鸡都吓得扑通扑通乱飞。
等到山里人少了些诗茵家却开始热闹起来,村里的人都会来她们家聊聊,有时会找借口问那茶仔应该怎么晒,其实只是想给他们家送些小礼来,有人拿鸡蛋,有人也会拿青菜什么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谢杜秀才。
诗茵家种的菜并不多,因为杜娘子不会种,而杜秀才有馆要忙,还是田里的地要忙,村里的人都知道,所以那些妇人经常会送菜来,感谢杜秀才愿意留在村里为孩子们启蒙。
诗茵也问过哥哥镇上的束缚一般是多少,他说具体的不知道,不过要比杜秀才这个馆要高得多,所以一般穷人是上不起学的。
杜家村就是因为有了杜秀才,在周围几个村的地位都要高了一些,很多女人都愿意嫁到他们村来,就是因为这里有个馆。
几天后,在村尾的空地上,仁伯家建起了一间房子,油坊就设在那里,大伯按那天的图纸把榨油的工具做了出来,大伯的手很巧,就一张图纸,诗茵那天加的,他都做出来了,而且有些地方做得更好。村里的人好奇的都围了过来看。
诗茵也跟着杜秀才去看了,毕竟这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诗茵发现大伯又有了改进,比之前更省力,看来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就等着开榨。
仁伯还请村里的风水先生挑了一个吉日开张。这天村里的人都来围观了,看看是怎么榨油的。
仁伯家一家人都在油坊准备着,几位嫂子在那里烧火,然后把那茶仔烘干,倒到石磨里用磨,大伯还另外加了一个粗磨。经过两道磨的程序,这样那个粉就比较细了,有利于出油。然后用稻草把那些粉固家的铁圈里,做成一个个的饼坯。
一步一步接起来,最后把饼坯一块块整齐的码进了木榨的榨槽里。然后用木桩挤紧,开始“打油。”他们用一个吊在屋梁上的碗口粗细的大木头做撞槌,利用荡起的力气撞击木楔,让它压挤得更紧实,然后根据需要不时的再添加木楔进去。打油的过程是个力气活,仁伯家的几个儿子一边打一边喊着。很快就看到有油从榨槽的槽眼里流了出来。
当看到那油从那里流出来时,村里的人都叫了出来“出油了,出油了”,“你看,真出油了“、“这油真香呀”,顿时油坊里充满了欢喜的笑声。
开始榨的是仁伯家自己的,仁伯家的茶仔比较多,他们除了采摘自己家的,几位堂哥还去了那些高山上摘了,村里人看着那桶里清亮的油,都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不过想想自己家也有那么多茶仔,也能榨出不少油来,心里就平衡多了。
等仁伯的榨完就轮到诗茵家了,他们家只摘了自己家的,并没有多少,不过也有一大瓷坛,大约有十来斤。
村里人陆续把自己家的茶仔送了过来,仁伯决定按那个饼数收钱,一个饼两钱。村里人没什么意见,相对油的价格真心不贵。
大伯母在知道榨油可以收钱后,在家里吵闹起来,骂大伯不应该把油坊让仁伯家建,应该自己家建。
被大伯狠狠的骂了一顿才安静下来,不过大伯母对仁伯家的意见更加大了,家里人已经没有人愿意在意她的意见了。
在杜家村热闹过后,周围的村也热闹起来,都得到了消息,山里的茶仔可以榨油,都忙着去采摘,然后按着他们的方法晒干,挑到杜家村来榨,让仁伯他们家除了回本外,还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