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木站在石板上,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远处的群山之间。他的心中充满了思考。作为这支团队的事实领导者,要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就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架构。然而,他也明白,他的团队成员并没有现代战争的概念和团队作战意识,他们更加习惯的是一堆人去单挑一个老年人。
如果要建立一个组织架构,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是他最熟悉的现代战斗团队模式。这样更方便与他这样熟悉的人指挥,并且这种模式在通信、组织结构、战术战略、兵种装备、训练教育、后勤保障以及指挥理念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前的组织。但是,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模式需要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认知和技能,而这想想就行了,陷进去哪就玩脱了。
“最为关键的是,成员的认知达不到。”苏木在心中默念。要想让团队适应现代战斗团队的模式,就必须先从基础做起,逐步提升团队成员的认知和能力。
因此,苏木决定,暂时还是选择老传统的军队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效率和战斗力上不如现代战斗团队,但它更符合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也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他们并不适合复杂的组织,越是清晰明了简单的越对他们有效,这个想法出来后,苏木就不纠结了。
“还是只能选择老传统的军队模式,后期再图谋进化。”苏木做出了决定。他计划先从最基本的组织架构做起,建立清晰的指挥链和责任体系,确保团队能够有序运作。能运转起来后,只要大家进局了,血会教会他们现代战争的理念和方法,为了自己的小命他们必然会自己动手通过训练和教育,逐步提升团队的战斗力。
就当下来说,在什么都没有的当下,除了伤病带给他们的痛苦是客观存在的,其余的所有痛苦都是价值观带来的,苏木深知这一点,因而苏木决定将让他们走向“督战队”这一角色后,再逐步向他们灌输新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所谓无欲则刚,他不能允许圣人在这支小队中。
先期主要迫切任务就是主要完成大体的组织搭建,收拢人心,给未来搞好基础建设。身陷绝境,大家都怕被抛弃,这时候最为适合整理团队,也是最需要组织的时候。
因此苏木根据冷兵器战争的特点、战术、组织结构以及指挥体系,设计了一套适合当前团队的组织架构。他的主要构成如下:
指挥官(1人):
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和决策。
在战斗中发出命令,调整战术。
负责与其他军队或上级指挥官沟通。
副指挥官(1-2人):
协助主指挥官管理军队。
在指挥官缺席时担任代理指挥官。
负责特定区域或任务的指挥。
中尉百夫长(2-人):
每个中尉负责大约50人的部队。
直接指挥士兵,执行指挥官的命令。
负责部队的日常训练和纪律。
小队长(10-20人):
每个小队长负责10-20人的小队。
在战斗中带领小队执行特定任务。
负责小队成员的战斗技能和士气。
旗手(2-人):
负责携带军队的旗帜,传递指挥官的信号。
在战场上通过旗帜动作传达命令。
传令兵(5-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