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吧

第九十八章 细枝末节

太和元年(366年)十月,司马昱进位丞相、录尚事,赐“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荣誉,又赐羽葆、鼓吹及持班剑的武士六十人,司马昱又坚决辞让。

太和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30年),在桓温北伐失败后,司马昱与桓温在涂中会面,共同商议之后的行动。

太和六年十一月十五日(32年1月6日),大司马桓温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于同日率百官到会稽王府奉迎司马昱,司马昱在朝堂更换服装,戴平顶头巾,穿单衣,面朝东方流涕,叩拜接受皇帝的印玺绶带,即日便即位为帝,改年号咸安。桓温临时住在中堂,分派兵力屯驻守卫。

桓温及后写了讲辞,打算向司马昱陈述自己废立皇帝的本意。但司马昱接见他不停流泪,令桓温战战兢兢,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司马昱虽处在帝位,垂拱无为、持守常道而已,常惧废黜。当时,司马昱见荧惑入太微垣,因晋废帝被废时亦有同样天象,故此十分不安,对桓温亲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属的郗超问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断言道:“大司马正在对内稳定国家,对外开拓江山,臣愿用全家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不正常的事变。”等到郗超急于请假回去看望他的父亲(郗愔,忠于晋室)时,司马昱说:“告诉尊父,宗族国家之事,竟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咏庾阐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诵得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司马昱也因而忧愤得病。

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2年9月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

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又写道:“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家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

十月初八(11月19日),葬于高平陵,庙号太宗,谥号简皇帝。

司马昱即位为帝后,桓温主控朝政,一步步要消灭反对势力,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行径嚣张的司马昱同父异母兄司马曦。司马昱即位不久,桓温就诬陷司马曦谋反将其免官,及后逼令新蔡王司马晃自诬与司马曦及殷涓、庾倩等人谋反,以求翦灭陈郡殷氏和颖川庾氏在朝中的势力。随后桓温指示御史中丞司马恬奏请司马昱依法处死司马曦,司马昱不肯,下令再作议论。

桓温再次上奏求诛司马曦,言词十分严厉急切,司马昱于是亲手写诏给桓温说:“如果晋室国祚长久,那么你就应该依从早前的诏命从事;如晋室大势已去,那你就让我退位让贤吧。”桓温看后害怕到流汗色变,于是不敢再逼,只上奏废掉司马曦和他三名儿子,并流放其家属。殷涓、庾倩、庾柔等人被灭族,殷氏和庾氏一蹶不振,桓温的威势达至高峰。

司马昱一方面应付桓温,另一方面延续之前的措施,又引王坦之、谢安等人与桓温抗衡,而二人不负众望,最终也成功挽救了晋室。

咸安二年(32年)正月,百济和林邑各自遣使进贡土产。六月,司马昱遣使拜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领乐浪太守。

《萧县化博览》:刘裕祖籍绥舆里就在今天萧县东南不远的马楼行政村西峪自然村。

《刘氏源流》:“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有三支后裔(丛亭、绥舆、安上三里),刘宋为绥舆刘氏。”

《宋·刘延孙传》:“刘氏居彭城县者凡三里,帝室居绥舆里,左将军刘怀肃居安上里,豫州刺史刘怀武居丛亭里。”

《旧唐·刘子元传》:“宋氏帝族居绥舆里,今萧县绥舆山,即其地。”

《元和郡县图志》:“绥舆山,在(萧)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

《萧县地名录》和萧县地图,无绥舆山和绥舆里之名。再翻《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虽有“绥舆山”条目,可惜语焉不详。直至打开《元和郡县图志》始见有绥舆山的简略记载:“绥舆山,在(萧)县东二十五里。宋高祖绥舆里人,盖因里以名山也。”这仅仅是告诉了方位和距离,以及绥舆山和绥舆里之间的关系,还是不知道具体的地点,只得再搜寻其他史料。最后终于在《徐州府志》中查得:“(萧县)城东二里为龙山……城东南三十里逾(闸)河为马厂山(接铜山界),一名绥舆山。《金史·地理志》:萧有绥舆山,迤西为凤凰山,在姬村湖东南。又南为八角山……再对照同治年间的《萧县志》,又找到了绥舆山的地理图。根据史志提供的详细资料,果然在萧县地图和《地名录》中找到了八角山和凤凰山。

出县城向东约6公里许向北一拐,就来到了海拔只有132米高的八角山前,山麓西旁便是在唐朝以前就闻名遐迩的杏花村,如今改称杏园,出杏园村北行约l公里,就到了凤凰山下的马楼村。这凤凰山海拔136米,南北走向,与八角山一脉相连。下车问一五六十岁村民可知此地有无一个绥舆山?答日不知,说只有一个西峪。又问其听没听说这里出了一个皇帝?村民似有所悟,爽快地答道:“皇帝倒不知是谁,山上有一个皇墓,也叫西峪(舆)墓,倒是人所共知的。”

《萧县化博览》一中还记载了挖掘西峪(舆)墓的经过。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萧县县长王公屿得悉该墓中有殉葬宝物,为解决财政经费不足,遂派司法队前往掘墓。掘至十数米深时露出墓门,系一长方形大理石,高约12米,宽约0厘米,上端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下端镂一“寿”字(此墓门现深埋于杏园村内)。乃继续挖掘,见有石椁一口,内棺和尸体均已化为灰土,椁内存有稀世宝珠12颗,金镯一对,闪闪发光。并起出陶瓷器皿多件,大都完整无缺。另有珍贵玉马一匹,高约50厘米,长约1米,均系晋朝皇室珍品,但在挖掘时,士兵不慎将玉马腿碰掉一只,实为可惜!除此之外,还得一银铃铛,拳头大小,摇之清脆悦耳,随风可闻三四里。如今,从杏园村的一条崎岖的山路绕到村后,“西峪(舆)墓”已无迹可寻,在该墓的北侧是一座石灰窑,而村里人连知道墓址所在地的都寥寥可数。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龙族:我以剑御从东京打穿世界" 疯批王妃驾到!植物人王爷出棺拜堂!" 从亮剑开始的战争系统" 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婢子娇软,疯批王爷夺她入怀" 综影视之青漓" 国粹杜康酒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