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方向 朱佑樘消化了好半天,终于把八旗制度囫囵吞枣吞下,不禁摇头,大清宗室的权力也太大了。不但能够领兵作战,旗主甚至掌握十几万旗丁,要知道,这些旗丁可都分布在各个大营甚至拱卫京师的步兵统领衙门之中,并且,旗内又有数十名官员,后宫嫔妃也出自他们所在的旗署。 再有一个议政王大臣会议,所掌握的权势甚至能够决定立储。 要是前世,宗室有这般强势,恐怕任何皇帝都难以安定。 清朝,还真有点奇怪。 皇权和旗权形成掎角之势,中间再插入他这个太子所代表的汉人势力,居然就这么相对平稳的处着。至少,目前他尚且没有看出来康熙有削弱旗权和宗室的意思,其所倚仗的众多臣子均是宗室之人。 比如这次亲征,就带了不少宗室之人,一旦立功,又会加强宗室力量。 不过他对康熙又是敬佩的,都说他是中兴之主,但他自己很清楚,他开启的兴革仅仅是小修补而已,离圣君明帝相差甚远,否则也不至于因为包庇两个小舅子而滞留在地府之中。概是因为他的帝王功绩尚且不足以抵消那些业障。 康熙施政目前谈不上什么兴革,毕竟大清立国不久,却也正因如此,前段时间可算是内困外交。连续七年大旱灾,紧接着京师大地震差点动摇其地位,跟着就是三藩之乱连失八省,京城没有一兵一卒时察哈尔部又打到离京00里外,差点直捣黄龙。 稍一稳定下来,又翻脸拒不承认三藩之乱期间同意郑经的将宝岛同朝鲜例设为藩国,派兵收复了宝岛。 没过几年就是噶尔丹挑衅,康熙竟然决定亲征,明明他已经用平定三藩之乱以及收复宝岛的功绩证明了他够格坐在皇帝宝座上。 不得不说,康熙短短36的人生可比他当初要来得精彩动荡多了。 “呵,好一个满族,其实就是不会满足的一族。”朱佑樘轻笑,话中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身为帝王,必须得有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带领国家前进。 满足,看似一时安定,实际帝王的每一份满足都给后世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是一个裹着蜜糖的果子,吞下,初时甜蜜,毒素爆发时却带来灾难和苦痛,以及更多人的死亡。 好比当初大明主动从交趾撤掉衙署,让其复国,仅仅换得一时安定与感激,却带来千年隐患。 事后,对方的史更是将大明记载成北寇。 同时,当初收复交趾之地(安南国)的成祖却成了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给大明造成无数伤亡的反面人物。以前,他深以为然,可鬼修千年,深刻明白靠实力说话的他已经再难以相信了。 如果一个帝王收复失地、开疆拓土也能成为残暴的佐证,那么国土从何而来?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他难以说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同一件事可能眼下是无比英明的决定,百年后,成为大错特错的事,但是,是非功过,都得做了才知道。 什么都不做,必定是错的。 想到此,饶是修行到家的朱佑樘也捏紧了拳头,既然穿越一回,就让他来修正这个错误好了。只是现在安南在清廷面前实在乖顺,拿不住把柄,只能暂且推后,等机会。别说安南乖顺,缅王等也是如此,连逃过去的南明末代皇帝都被他们主动拿下交了出来。 朱佑樘的眼圈红了。 不管怎么说,朱由榔也是他朱家的儿郎,亡国是每个朝代都难以避免的,但被缅王拿来当讨好清廷的人头就太可恶了。 他缅王没有这个资格。 还有吴三桂,他怎么敢擅自杀掉朱由榔。 哎,大明,终归是没了。 摸着光溜溜的头皮,朱佑樘感叹万千,为了不继续伤神,陷入无解的时间逆流中,他强行把思绪挪回了当下。 说起来,噶尔丹的先祖也算是他的老熟人,正是把他祖父明英宗掳走的也先,缘分真是一个怪圈。兜兜转转,竟然又撞到了一起,可惜他无法征战沙场为祖父报仇。 不然还真是一个好时机。 噶尔丹,可能上天注定让他成为王,出生后没多久就被认为是活佛化身,入藏学习佛法,成为座主□□,至今,在藏区仍然有极大的势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信众眼中,□□,就是至高无上的精神领袖。 本来,他该留在那陷入和□□争夺世俗之权的旋涡中,可命运又把他往前推了一步。 在他26岁时,其兄长被暗杀,噶尔丹还俗与暗杀一方决战获胜后收娶嫂子阿奴塔娜为王妃以示还俗,成为准噶尔的王。 接下来在和沙俄、乌克兰建交,稳住沙俄后,四处征讨,先后征服
了哈萨克、叶尔羌,打下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后,野心大涨,视线落到东方。和清廷争夺起了漠南、漠北蒙古,有了这次康熙亲征。 是个枭雄! 朱佑樘暗道,或许,他是一个优秀的鬼修,但是帝王的修行还需要继续学习。至少,他当皇帝时没打下什么土地。 但是,他也没有什么好自卑的。 或许他开疆拓土不太行,可是在识人上,他敢说没有多少人能够超过他。 清廷,也太小看汉臣了,浪费了大量的人才。 他在位时,可是出了一大批名臣的,不像康熙,抓来抓去就那么点子能用的人,才华嘛,绝大部分也就是二流。 他当时手底下可是有用不完的人才。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他自带ff,能够让朝廷名臣几率大幅度提升。 其实,朱佑樘很明白这个ff出现的原因,一位帝王,做好立德、立功、立言,即为三不朽,朝廷自然人才不断。 因为三不朽之功德才能让民间焕发新生,给人才成长的机会,最终,让他们成为一代名臣。 恰好,这个太子的主要势力就在汉臣身上,倒是省得他突然侧重点大变,让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