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少女,叫细细,有人说她本来姓花,叫小仙。既然本来叫花小仙,为何她后来改名花细细了呢?
原来,她认为,细细二字,能反应出细腻风光,能反应人到深情时的细腻感情,不管是人的感情也好,是周围的环境也好,都是最好的,所以她才改名细细。而且她觉得,动不动就把美人比喻为仙女,反而俗气。
有人听了花细细的解释后,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她是个可爱、有才的女孩子。
细细本是有钱人家的女儿,父亲去世得早,只有母亲一人照顾她。因为从小没了父爱,所以母亲更加爱她,唯恐她受到伤害。
等细细稍微长大一些,母亲对她更是爱若生命,对她保护也很周全。十一二岁的时候,细细头发很长,俨然像个人家的小媳妇了。
一日正是端午节,细细要在门口上插着菖蒲,由于要插的地方很高,细细就搬来了一个凳子,然后踩着凳子。凳子不太稳,细细有些担心。
正好,邻居家的少年,一个姓褚的小伙子,也在门口插菖蒲,他看到后,就过来帮忙。褚少年和细细从小玩到大,算是青梅竹马,因此细细没拒绝,还嘱咐他,让他扶着自己的凳子。细细上了凳子,然后开始插菖蒲。由于她踮着脚,因此还露出了脚脖子。
褚少年第一次看到细细白皙的脚脖子,一时没忍住,就去轻轻捏了捏细细的脚脖子。细细感觉到了,觉得有些痒,一时脚下不稳,差点摔下来,还好她扶住了褚少年,然后安稳落地。落地后,她就笑着骂褚少年调皮。
少男少女如此打闹,在今天看起来也算正常。但是,在那个年代,就是不行,就是失礼。所以,当母亲看到这一幕时,气得铁青了脸色。
等褚少年离开后,母亲就狠狠地骂了一顿细细。从那以后,细细看到褚少年就远远地避开了。
几年之后,细细已经十六岁了,褚少年也成了褚生。自从那日看到细细的脚脖子后,褚生便动了情,一直念念不忘。他有机会就出来,在门口看啊看,想着看到细细,然后再和她说话,打闹,想着看她的笑。
但是,由于细细经常躲着他,以至于褚生很郁闷。他越是看不到细细,就越是难受,越是难受就越想和细细见面说话,到后来他干脆围追堵截细细。细细也不肯顺从,先是严辞拒绝,后来就是吐唾沫,甚至狠骂褚生。因为她觉得,褚生这么做是很轻佻的行为,也是对自己不尊重。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被母亲骂得很厉害,把怨恨转移到了褚生身上。
褚生确实很轻佻,但是他和细细原本青梅竹马,如今却弄成这般地步,他也不知道怎么了,只能把一腔心事,堆在词中。
这些年,褚生为细细写了很多词,有《红窗听》《踏莎行》《小重山》等等。还有一首《行香子》,很有名气。词写成后,褚生偷偷丢到了细细的闺房里。细细看到后,并不理睬。于是,褚生继续写词,又丢给细细。
细细也不再打开看了,直接交给母亲。母亲一看这些词,觉得都是耍流氓,她气得找到褚生父母,让他们看,还冷嘲热讽了一番。褚生父母面子上挂不住,很难堪,只好拿儿子撒气,父亲更是把褚生打了二十棍,差点打死。
褚生本就痴想太深,又被父亲打了一顿,郁闷之下,病了一场,后来病情更是加剧了,看起来几乎要活不久了。
母亲心疼他,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褚生就说了“细细好”三个字。
母亲擦了擦眼泪,说:“儿啊,细细确实好,可是她如今怨恨你啊,你怎么还如此深情呢?这究竟为何呀”
“细细好,细细好,细细不会怨恨我的。”
母亲请家里婆婆,去打探细细对儿子的态度。那婆婆跟细细母亲打过招呼,然后找到细细,把褚生的意思,跟她说了。
细细得知后,还是很生气,说:“他对我有意,这本无错,可是,他如此追我、跟我、围我、堵我、逼我、迫我,让我自由不得,又岂是读人的礼节?换做旁人,只怕早已报官,他的秀才之名,也是保不得!如果一个读人,没了礼节,不知礼义廉耻,毫无底线,跟畜生又有什么区别?”
婆婆转达,褚生的母亲听说后,暗暗落泪,她知道,细细说得对,这件事,自己儿子做错了。可是,做母亲的,又岂能忍心看着儿子痛苦呢?她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稍微温婉说,细细还是怨恨他,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褚生听说后,还是说“细细不会怨我的”。
细细的母亲得知褚生病得厉害,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她常常想,当初如果自己对女儿不那么严厉,没有狠骂她,或许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了。
带着一些愧疚,细细母亲去看望褚生,安抚了他一番。褚生一看,心中好受多了。
回家以后,细细母亲就考虑,把细细嫁给褚生,这孩子本质不坏,只是做事冲动了一些,年轻人也很正常,毕竟他也没有对细细做什么,还是有分寸的。
但是,细细却不肯,宁死不从。母亲大怒,把她又骂一顿,细细气得好几天不吃饭,很快也病倒了。
此时,褚生因为心情释怀,病慢慢好了。得知细细母亲要他们订婚,而细细不肯时,他又痴痴地说,细细不会怨恨他。
细细母亲就让褚生去照顾细细,认为这样可以感动细细。但是,褚生刚去看细细,细细就咬牙切齿,说:“你不要来看我,我病死也罢,好了也罢,都不要你来看。如果你再来,那就泉台相见吧。”
泉台,就是九泉,细细这是以死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