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城镇中心后,谭林立即叫来王明奕,开始着手规划周边十二村的发展建设。不过现在应该说是周边十村了,因为其中两个村已经被他买下来了。
海城周边向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因此人口相对集中。原来的西浦镇周边各村,即使是最小的村子也有一千多人。谭林决定不再合并这些村庄,而是分别在各个村中设立附属城镇中心,并将其等级提升到最高的二级。同时,每个村还将设置卫生室和学校,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小学课程和扫盲班为主。此外,每个村还会分配两名政务人员,并配备电台以便于沟通交流。
通过这样的规划,如果设置十个附属城镇中心,谭林就可以额外获得三千个可兑换人才的名额。扣除一百六十名用于配备医生、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名额,仍能剩下两千八百四十个名额可供使用,加上现在城镇中心一千零七十九个空余,加起来可以兑换三千九百一十九个人才。谭林至今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过上如此富裕的日子。他暗自琢磨着,有名额也不能随意浪费,必须要用在关键的地方,正如那句名言所说:“骑自行车上酒吧,该省的省,该花的花。”于是,他叫来张大力,并指示他给海军兵营安排后勤人员。至于他这边的空缺,则可以从镇上招募人手来填补。接着,谭林开始浏览系统商城,寻找所需物品。
正当他沉浸其中时,一名研究员匆匆赶到城镇中心来找他。这位研究员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中心成功研发出了一种以无氯酸钾为底火的弹药制造工艺!这意味着今后他们将能够在谭家镇建立工厂并实现弹药的批量生产。谭林欣喜若狂,因为近期表哥姜恩魁不再购买粮食,而通过积分兑换的弹药价格过于昂贵。仅仅几天的消耗就要花费数十万积分,这真是印证了那句话:“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现在,如果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那将彻底摆脱对积分的依赖。
谭林与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又继续探讨了之后的研究方向,从蒸汽机到内机,从煤炭能源到石油能源再到电能,谭林计划在谭家镇开展工业革命。现在名额刚好比较富裕,谭林在与负责人商讨下便为研究中心配备了两百名研究人员。
两日后,王明奕带人终于把周边十村都转了一遍。回来之后感慨万分。周边的村子比之前的东虞村和韩家村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田地里未成熟的粮食,成为了饥饿村民们最后的希望,然而,这微薄的希望也被无情地分食殆尽。人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助,他们的身体因为饥饿而变得虚弱不堪。
这两天,王明奕以谭家镇的名义带领着救灾队伍来到周边村庄。为他们带来了粮食、药品和希望。周边的村民对谭家镇对谭林都感恩戴德。附属城镇中心都顺利建设成功,但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今后这些村子的生计如何保障。将近四万人未来四五个月的时间都得需要依靠谭林养活,仅吃饭就需要将近六百万斤粮食,关键问题是谭林不能轻易拿出这么多粮食无偿的供养这么多百姓。这样百姓们谁还想去主动劳作。
就连如今的谭家镇食堂都已经开始收费了,经济秩序的建立迫在眉睫。
在谭林与王明奕等人还有谭家镇各事务部门负责人共同商讨之下,谭林对治下的土地性质重新进行了划分。所有村庄的土地,按照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划分,每村按照人口对现有的耕地进行平均分配,每十年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允许农民将手中的土地转租给他人以获取收益,但所有权都由各城镇中心所有,也就是不允许农民买卖土地。按照实际耕种面积进行补贴,每年每亩土地补贴银两1两白银。如果土地荒废补贴不予发放。如果转租给他人,减半补贴给租地者。所生产的粮食谭家镇可以统一进行采购,设定最低粮食收购价格8钱每斤。并且由谭家镇在各村都设置粮铺,粮食售卖价格不超过十。
谭家镇所属周边耕地作为谭家镇发展土地储备暂不分给谭家镇居民,而是以低价转租的形式租给谭家镇的农民。谭家镇由原来的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型。随即谭林转向谭家镇500万积分用以发展谭家镇。
当前积分剩余910万。
最近两天没有进项,又是花钱如流水,谭林有了赶紧想办法赚钱的冲动了。
于是他找到了老爹这儿,让老爹谭大海帮忙想想办法。谭林在西浦镇撤退之后就安排人在海边给谭家兑换了一处宅院。谭林溜达了十几分钟才到谭府附近,心道早知道开车过来了。还没进门就听见身后“滴滴”的喇叭声音,原来是谭大海开着车带出去兜风去了。只见吉普车摇摇晃晃来到门口,“吱呀”一声停在了门口。
谭林站在路边草丛中(别问为什么)手扶着腰:“爹啊,你怎么自己开车了,给你分的司机呢?”
只见后面远处跑来一名一身军装的汽车班士兵,呼哧呼哧连跑带喘。
谭大海一开车门,手一扶车架,从车上蹦了下来。说道:“我这不到了通咱家这马路上才想着练练手。也没开多远,走啊进屋啊!”
谭林翻了翻白眼满脸幽怨一瘸一拐的跟着进了府。
谭大海说道:“你这臭小子,我就知道你现在没事儿不来找我。”
谭林说道:“哪有啊爹,这不就是来看看你,顺便聊聊经商的问题么。”
谭大海惊讶道:“哎呀,我们谭大镇长怎么想起来问经商的问题了。”
谭林正色道:“爹说真的,我现在缺钱。”谭大海见谭林郑重其事的样子便不再逗他。说道:“林儿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我这里还有十几万两你要是有用先拿去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