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崇祯非常高兴,用膳时吃菜都吃的多了些。
用过膳后,他被一群太监宫女伺候着,来到后花园。
他来到后花园的池塘边,王承恩递上鱼食,崇祯捻起鱼食抛洒了下去。
原本平静的池塘顿时沸腾起来,潜藏在里面的鱼全都跑出来抢鱼吃。
“宣府为京城西北门户,此处巡抚一职责任重大,想来会有不少人蠢蠢欲动吧。”
“皇上英明!此刻,京城内二品以下大臣都活动了起来。”
王承恩躬身称赞道。
“哼!朕的大臣个个自以为是,把朕当成个摆设,他们还想自己选一个巡抚出来,朕偏不从他们。”
崇祯抓了一大把鱼食洒到池塘里,池塘里顿时变的更沸腾了。
崇祯是有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不想做一个傀儡帝王,他要把朝廷掌握在自己手中。
崇祯一直怀疑朝中还有魏阉的余党,这些人在朝中为官,他就如鲠在喉,寝食难安。
他想趁着这次机会把这些人都换掉。
可是,一旁的王承恩不那么认为。
他掌控东厂挟制锦衣,知道这些大臣太多的黑料了。
他觉得此刻的崇祯有些自大了,他太小看这朝中的大臣了。
可是这也不能怪崇祯,他本来就不是做皇帝的,做皇帝的是他的哥哥朱由校,也就是说,他并没有被作为皇帝培养过,自然缺了一些皇帝必备的思维。
王承恩躬身低头,犹豫了好半晌,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安静的陪着崇祯。
因为,说教这种事是长辈才能做的,他一个太监哪里有资格说教皇帝。
第二日,刚上朝,崇祯就遭受了臣们的迎头痛击。
“启奏皇上,臣弹劾太子太保、渊阁大学士,杨景辰。”
家境贫寒,勤奋好学,年少时在岳父家潘湖典当及仁颖院读,后为诸生时,在乡中立蒙馆教授村童,所得俸薪,补贴家用,万历四十年,景辰中举。
越年,赴京会试,以会试第二名,廷试二甲第十七名联捷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四十三年丁母忧回籍守制,服满复职。
启二年迁左春坊谕德,为当年会试典试官,后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
天启六年,升礼部侍郎,仍兼掌詹事府院务,教习庶吉士,同时受命为《三朝要典》副总裁。
杨景辰自万历四下一年入翰林院至天启六年晋礼部侍郎,十三年间官阶从七品升至正三品,一直在内廷供职,位列车员清班,以教习皇子为主要职务。
天启七年八月,熹宗薨,思宗(崇祯)即位后,当年十月即以果断措施,一举铲除魏忠贤阉党,晋升杨景辰为礼部尚兼东阁大学士。
崇祯元年,也就是今年四月,又升为太子太保、渊阁大学士,位至极品。
景辰在入阁辅政的期间,屡欠剀切陈情,针对国策、时弊,积极提出兴革的意见,如叙川功而汰冒滥,录忠党而起禁锢,惠全国而停加派等建议,无不切中时弊,得到崇祯的嘉许采纳。
此刻,崇祯眉头一凝,正视着这个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御史,心中杀气沸腾。
魏忠贤临死前,曾经告诉过崇祯李养冲是东林党人,所以崇祯在听到有人弹劾之后,二话不说就把他押入大牢了。
他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针对他的人出手了。
难道这就是这些大臣们想出来对付他的办法?
为什么这些大臣都不能站在他的身边呢?
“说。”崇祯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吐出一个字。
“杨景辰曾经三疏颂魏忠贤功德,并参与阉党修编《三朝要典》,梃击、红丸、移宫三方,閧于清流,而《三朝要典》一,成于逆竖。此等奸佞若在朝中为官,恐难服众,请皇上三思啊。”
崇祯憋着脸,过了半晌忍痛看着杨景辰说道:“杨景辰归籍吧。”
崇祯知道这个御史说的是事实,这些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如果崇祯不办杨景辰,他们就会以此为例来保全自己,这不是崇祯想看到的。
“皇上英明,谢皇上!”杨景辰三叩大拜,心灰意冷,当朝脱下官服扬长而去。
杨景辰回归晋江后,不久便忧思成疾。
“启奏皇上,内阁首辅,来宗道,天启年间与魏忠贤往来甚密,并且他也参与了《三朝要典》的编纂,请皇上明察。”
此刻朝中的大臣,不论是阉党、东林党、浙党、齐党、楚党、宣党、昆党纷纷开始上奏,按照着崇祯昨日定下的规矩开始排挤朝中的亲皇派。
年事已高,疏于政事,与魏阉有联系,没问题,就按皇上的意思来弹劾。
“老臣年事已高,不能再伺候皇上了,请皇上明鉴。”来宗道伏首叩头,请求归仕。
“准了。”
“谢皇上。”